[主持人] 为迎接2025年全国两会,集中展示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体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新进展、新成效,并展望检察机关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新愿景,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检察日报社联合组织高检网、正义网开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最高检厅长访谈活动。10:00:38
[主持人]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申国军。申主任,欢迎您的到来!10:01:18
[申国军]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10:01:41
[主持人] 高质效案件,是办出来的,也离不开科学管理。2024年,最高检第一次检察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下称《意见》)。该《意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过去一年,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下称“案管办”)如何推动《意见》贯彻落实?10:02:39
[申国军] 2024年1月3日,最高检新年度第一次检委会第一个议题就讨论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并于1月12日正式印发施行。这个《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检察业务管理组织体系和职责体系,全面阐释了检察业务管理理念、体系、机制、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任务和要求,重点是构建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宏观管理为统领、办案部门自我管理为基础、案件管理部门专门管理为枢纽、相关部门协同管理为保障的全方位、立体化检察业务管理组织体系。10:03:56
[申国军] 《意见》印发后,各地检察机关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我们案管办将推动《意见》贯彻落实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推进:一是持续宣讲解读。《意见》起草组成员先后为辽宁、河南、黑龙江、新疆、广东等13个省全体检察人员、国家检察官学院4期培训班进行宣讲解读;组织在《人民检察》刊发文章,全面系统对《意见》进行解读;在《案件管理工作情况》开设专栏,连续刊登各地贯彻落实《意见》的经验做法,推动全国检察机关掀起学习贯彻《意见》的热潮。10:04:45
[申国军] 二是加强督促指导。先后2次发出贯彻落实《意见》的提示,督促各地抓好全员学习培训;指导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积极推动案件质量检查与评查、管案与管人衔接机制等各项要求落地落实;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学习贯彻情况,形成专题报告,提出持续推进《意见》贯彻落实的意见建议。10:05:51
[申国军] 三是研究制定实施意见。最高检案管办发挥检察业务管理枢纽作用,率先研究制定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意见,推动案件管理条线统筹推进《意见》的贯彻落实。各地也对《意见》进行细化、本地化,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意见或实施办法等,推动形成了全员参与检察业务管理的工作格局,各项管理举措正在积极推进落实。10:06:47
[主持人] 2024年,检察系统有个热词——“一取消三不再”,这个热词与每一名检察官、以及案件管理工作有重大关系。请问最高检党组这一重大决策部署背后有哪些考量?案管办是如何推动这一重要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贯彻落实的?10:07:21
[申国军] 2024年10月15日、16日,最高检先后召开党组会、检委会,决定取消一切对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机关的不必要、不恰当、不合理考核,不再执行检察业务评价指标体系,不再设置各类通报值等评价指标,不再对各地业务数据进行排名通报。“一取消三不再”,是最高检党组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审慎作出的决定,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司法规律、符合基层期待。10:08:49
[申国军] 一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将其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心关爱基层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提高调研质量,下大气力解决过频过繁问题。最高检党组决定“一取消三不再”,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10:09:39
[申国军] 二是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检察实际管理制度的应有之义。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体现在检察工作中,就是各地、各级检察机关发展基础、条件、环境千差万别,各种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差异较大。在全国范围内用一组指标、一个标准、一套数据评价各地检察履职优劣,既不科学,也不全面,更不合理。最高检党组决定“一取消三不再”,有利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切合各地实际的检察管理制度。10:10:42
[申国军]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司法规律的必然要求。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体现在检察履职办案中就是要遵循司法规律。在简单数据管理模式下,一些地方检察机关政绩观出现偏差,“一切围着数据看、一切对着数据干”,过于关注数据指标、考核排名,片面追求数据好看、排名靠前,没有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在高质效办案上。究其原因,不当考核是重要因素。最高检党组决定“一取消三不再”,有利于引导各级检察机关、广大检察人员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到法律监督的主责主业、履职办案的本职本源、高质效办案的价值追求上来。10:11:54
[申国军] 四是回应基层呼声、满足基层期盼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一些地方考核程序过于繁琐,考核指标层层加码,导致办案人员被数据所困、为考核所累。最高检党组决定“一取消三不再”,有利于贯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更好推进基层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10:12:40
[申国军] 最高检做出“一取消三不再”重要决定后,案管办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首先牵头召开专题会议,对“一取消三不再”重要决定进行解读,提出明确要求。其次是推动从简单数据管理向更加注重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转变。如果说“一取消三不再”是破,更加注重“三个管理”就是立。我们一方面抓好“一取消三不再”落实落地。另一方面指导各地构建以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宏观管理为统领、办案部门自我管理为基础、案管部门专门管理为枢纽,相关部门协同管理为保障的全方位、立体化检察业务管理组织体系。先立后破、破立并举。在宏观上加强对重点办案领域、重点案件类型、重要业务态势的办案质效进行分析研判,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科学决策服务。在微观上抓好个案质量评查和流程监控,通过高质效管好每一个案件,助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10:14:49
[主持人] “一取消三不再”后,“检察机关办案质效分析会商”也面临着转型,下一步怎么转?如何继续发挥其服务宏观决策的作用?10:15:38
[申国军] 最高检党组做出“一取消三不再”决定的同时,提出一体抓好“三个管理”要求,就是把管理方式从过于注重简单的数据管理调整到更加注重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上来。因此,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会商必须转型,以求更加注重“三个管理”,更加注重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发挥好对全国检察机关的引导和带动作用。10:16:46
[申国军] 一是彻底改变分析思路,变“按业务分析”为“按‘三个重’分析”。紧紧围绕应检提出的办案质效分析“更加注重对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分析研判”的具体要求,分析打破以往按照主要诉讼阶段或者主要业务类型的体例框架,统一调整为“重要业务态势”“重点办案领域”“重点案件类型”三个部分。既从宏观上分析工作的变化趋势,也从中观上聚焦重点办案领域的发展变化,还从微观上分析个案、个罪的质效情况,努力做到“最高检党组部署到哪里,业务厅工作重心在哪里,办案质效分析就跟进到哪里”。10:17:46
[申国军] 二是彻底改变分析角度,变“围着数据转”为“盯着问题看”。为更好实现以业务管理推动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不再追求“面面俱到”,非必要的数据不再列举,而是突出重点,做到问题抓得准、数据都有用。比如,聚焦社会热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我们将拐卖妇女儿童案件、开设赌场案件等作为重点案件类型展开分析。10:18:30
[申国军] 三是彻底改变分析方式,变“简单、机械”为“全面、辩证、客观”。按照最高检党组关于“要突出分析研判、掌握动态、把握趋势、查找问题、研提对策、改进工作的功能”要求,改变根据数据同比升降、地区数据高低就直接做出肯定性或否定性评价意见的简单、机械的数据管理模式,更加全面、辩证、客观地看待业务数据升降变化,从数据变化中发现深层次原因和问题,更加科学的研判业务态势和特点,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举措。10:19:51
[主持人] 检察题材电影《第二十条》播出后,剧中展现的检察听证制度也被更多人知悉。2024年,检察听证工作取得了哪些新成效?接下来,最高检将如何通过检察听证强化对检察权运行的制约监督?10:20:29
[申国军]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加强检察听证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实体、程序和效果上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10:21:37
[申国军] 一是检察听证工作质效得到有效提升。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开展检察听证16.3万余件次,其中拟不起诉案件开展听证10.2万余件次,占不起诉案件的43.5%,比去年增加了14.3个百分点,切实为检察权运行“加把锁”。10:22:23
[申国军] 二是检察听证制度不断完善。2024年,最高检在统筹羁押、民事诉讼监督、公益诉讼、行政检察监督等案件的听证规定和工作指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听证工作规则,制定了《检察听证工作业务流程、案卡项目、工作文书与统计报表使用指引》,为各级检察机关规范、有序开展检察听证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规则遵循。10:23:32
[申国军] 三是检察听证经费得到有力保障。自2024年开始,财政部向最高检常态化拨付检察听证专项办案经费。为确保检察听证专项经费合法、合规、合理使用,最高检商财政部制定了检察听证工作经费项目支出预算方案编制规范和标准,为各级检察机关听证专项经费保障工作提供参考依据。10:24:21
[申国军] 四是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024年,最高检在听证活动方面开创了六个“第一次”:第一次组织检察听证课题立项,第一次开展全国检察机关听证观摩活动,第一次编印出版听证特刊,第一次举办全国检察听证培训,第一次研发听证系统,第一次组织检察听证立法研究,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检察实践。10:25:39
[申国军] 下一步,最高检案管办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以高质效的检察听证助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一是探索建立常态化听证员选用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检察听证培训观摩机制,研究制定听证员选用管理办法,不断优化听证员库的人员结构与比例,进一步规范听证员的选任、使用和管理。二是深入推进检察听证信息化建设,建立融合互联网听证APP、工作网听证办案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的一体化检察听证工作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推动检察听证工作向智能化、网络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三是推动对相对不起诉、民事行政不支持监督申请案件应听证尽听证,不断加强检察权运行的监督制约。10:27:28
[主持人]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2024年,人民监督员工作有哪些新进展?检察机关将如何继续提升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刚性”?10:28:33
[申国军] 最高检党组指出: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扩大人民司法参与,促进司法民主的一项重要制度。要协同司法行政部门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和监督检察工作的渠道,确保检察权始终依法规范运行。为了落实最高检党组的要求,2024年案管办着重从制度和管理两个层面开展了人民监督员工作。10:29:26
[申国军] 一是完善了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人民监督员工作信息双向反馈机制。最高检与司法部于2025年1月联合印发《关于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加强人民监督员工作信息双向反馈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在人民监督员选任、使用、管理、评价等方面实现信息数据的协同共享。意见的出台,有利于保障人民监督员监督权行使,提升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质效。10:30:37
[申国军] 二是着重发挥了人民监督员工作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典型案例是指法律实践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意义的案例,注重工作经验的宣传和社会教化、普法宣传。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民监督员工作,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最高检案管办研究制定了《人民监督员工作典型案(事)例编审工作指引(2024版)》。根据工作指引的相关要求,在深入总结已发布相关典型案(事)例基础上,我们坚持重质量、推典型、出精品的原则,评选出6件典型案(事)例,有效提升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影响力。10:31:52
[申国军]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协同司法行政机关持续完善人民监督员体制机制建设,在2024年建立人民监督员工作信息双向反馈机制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人民监督员工作业务流程指引(2025年版)》,推动实现检察机关与司法行政部门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同时,也将通过《人民监督》杂志加大对人民监督员工作的宣传力度,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加强人民监督员履职经费保障工作,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和监督检察工作的渠道,引导广大检察人员树立“监督就是支持”的理念,不断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刚性”,确保检察权始终依法规范运行。10:33:08
[主持人] 新时代检察案件管理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案件管理工作如何在新时代新阶段做到创新发展?10:34:26
[申国军] 2024年5月,最高检案管办印发了《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吸收了近年来案件管理工作成熟的经验做法和制度机制,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了案件管理“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10:35:42
[申国军] “一”是坚持案管部门作为检察业务管理枢纽的职能定位;“二”是履行监督和服务两项基本职能;“三”是树牢科学管理、能动管理、智能管理三个理念;“四”是推动案件管理职责履行规范化、机制运行一体化、工作保障信息化、队伍建设专业化;“五”是健全业务指导、评价、管控、保障和外部监督五个体系;“六”是强化政策把握、法律适用、数据统计、分析研判、程序监管、质量评查六个能力。确定这一工作思路,就是要直观地告诉全国检察机关案管人员,案管工作抓什么、怎么抓。10:37:11
[申国军] 围绕这一总体工作思路,我们确立了“强基固本、守正创新”的总基调。强基固本就要打好理论基础、制度基础、信息化基础和专业能力基础,为案件管理长远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守正创新就是要在坚持“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创新发展:一是出版案管系列教程,抓好理论创新;二是通过案件质量评查提级评查、每案必评等试点,抓好工作内容创新;三是探索四级院案管部门职责履行各有侧重、履职“一体化”机制改革,抓好机制创新;四是建立工作督办、数据检查等制度,抓好制度创新;五是采取立足监督做好服务、智慧案管等方式,抓好工作方法创新。推动案管工作强基固本,创新发展。10:39:23
[主持人] 好的,今天我们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申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各位网友关注。10:40:21
[主持人] 为迎接2025年全国两会,集中展示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体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新进展、新成效,并展望检察机关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新愿景,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检察日报社联合组织高检网、正义网开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最高检厅长访谈活动。10:00:38
[主持人]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申国军。申主任,欢迎您的到来!10:01:18
[申国军]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10:01:41
[主持人] 高质效案件,是办出来的,也离不开科学管理。2024年,最高检第一次检察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下称《意见》)。该《意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过去一年,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下称“案管办”)如何推动《意见》贯彻落实?10:02:39
[申国军] 2024年1月3日,最高检新年度第一次检委会第一个议题就讨论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并于1月12日正式印发施行。这个《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检察业务管理组织体系和职责体系,全面阐释了检察业务管理理念、体系、机制、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任务和要求,重点是构建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宏观管理为统领、办案部门自我管理为基础、案件管理部门专门管理为枢纽、相关部门协同管理为保障的全方位、立体化检察业务管理组织体系。10:03:56
[申国军] 《意见》印发后,各地检察机关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我们案管办将推动《意见》贯彻落实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推进:一是持续宣讲解读。《意见》起草组成员先后为辽宁、河南、黑龙江、新疆、广东等13个省全体检察人员、国家检察官学院4期培训班进行宣讲解读;组织在《人民检察》刊发文章,全面系统对《意见》进行解读;在《案件管理工作情况》开设专栏,连续刊登各地贯彻落实《意见》的经验做法,推动全国检察机关掀起学习贯彻《意见》的热潮。10:04:45
[申国军] 二是加强督促指导。先后2次发出贯彻落实《意见》的提示,督促各地抓好全员学习培训;指导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积极推动案件质量检查与评查、管案与管人衔接机制等各项要求落地落实;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学习贯彻情况,形成专题报告,提出持续推进《意见》贯彻落实的意见建议。10:05:51
[申国军] 三是研究制定实施意见。最高检案管办发挥检察业务管理枢纽作用,率先研究制定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意见,推动案件管理条线统筹推进《意见》的贯彻落实。各地也对《意见》进行细化、本地化,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意见或实施办法等,推动形成了全员参与检察业务管理的工作格局,各项管理举措正在积极推进落实。10:06:47
[主持人] 2024年,检察系统有个热词——“一取消三不再”,这个热词与每一名检察官、以及案件管理工作有重大关系。请问最高检党组这一重大决策部署背后有哪些考量?案管办是如何推动这一重要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贯彻落实的?10:07:21
[申国军] 2024年10月15日、16日,最高检先后召开党组会、检委会,决定取消一切对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机关的不必要、不恰当、不合理考核,不再执行检察业务评价指标体系,不再设置各类通报值等评价指标,不再对各地业务数据进行排名通报。“一取消三不再”,是最高检党组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审慎作出的决定,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司法规律、符合基层期待。10:08:49
[申国军] 一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将其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心关爱基层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提高调研质量,下大气力解决过频过繁问题。最高检党组决定“一取消三不再”,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10:09:39
[申国军] 二是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检察实际管理制度的应有之义。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体现在检察工作中,就是各地、各级检察机关发展基础、条件、环境千差万别,各种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差异较大。在全国范围内用一组指标、一个标准、一套数据评价各地检察履职优劣,既不科学,也不全面,更不合理。最高检党组决定“一取消三不再”,有利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切合各地实际的检察管理制度。10:10:42
[申国军]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司法规律的必然要求。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体现在检察履职办案中就是要遵循司法规律。在简单数据管理模式下,一些地方检察机关政绩观出现偏差,“一切围着数据看、一切对着数据干”,过于关注数据指标、考核排名,片面追求数据好看、排名靠前,没有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在高质效办案上。究其原因,不当考核是重要因素。最高检党组决定“一取消三不再”,有利于引导各级检察机关、广大检察人员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到法律监督的主责主业、履职办案的本职本源、高质效办案的价值追求上来。10:11:54
[申国军] 四是回应基层呼声、满足基层期盼的现实需要。近年来,一些地方考核程序过于繁琐,考核指标层层加码,导致办案人员被数据所困、为考核所累。最高检党组决定“一取消三不再”,有利于贯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更好推进基层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10:12:40
[申国军] 最高检做出“一取消三不再”重要决定后,案管办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首先牵头召开专题会议,对“一取消三不再”重要决定进行解读,提出明确要求。其次是推动从简单数据管理向更加注重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转变。如果说“一取消三不再”是破,更加注重“三个管理”就是立。我们一方面抓好“一取消三不再”落实落地。另一方面指导各地构建以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宏观管理为统领、办案部门自我管理为基础、案管部门专门管理为枢纽,相关部门协同管理为保障的全方位、立体化检察业务管理组织体系。先立后破、破立并举。在宏观上加强对重点办案领域、重点案件类型、重要业务态势的办案质效进行分析研判,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科学决策服务。在微观上抓好个案质量评查和流程监控,通过高质效管好每一个案件,助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10:14:49
[主持人] “一取消三不再”后,“检察机关办案质效分析会商”也面临着转型,下一步怎么转?如何继续发挥其服务宏观决策的作用?10:15:38
[申国军] 最高检党组做出“一取消三不再”决定的同时,提出一体抓好“三个管理”要求,就是把管理方式从过于注重简单的数据管理调整到更加注重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上来。因此,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会商必须转型,以求更加注重“三个管理”,更加注重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发挥好对全国检察机关的引导和带动作用。10:16:46
[申国军] 一是彻底改变分析思路,变“按业务分析”为“按‘三个重’分析”。紧紧围绕应检提出的办案质效分析“更加注重对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分析研判”的具体要求,分析打破以往按照主要诉讼阶段或者主要业务类型的体例框架,统一调整为“重要业务态势”“重点办案领域”“重点案件类型”三个部分。既从宏观上分析工作的变化趋势,也从中观上聚焦重点办案领域的发展变化,还从微观上分析个案、个罪的质效情况,努力做到“最高检党组部署到哪里,业务厅工作重心在哪里,办案质效分析就跟进到哪里”。10:17:46
[申国军] 二是彻底改变分析角度,变“围着数据转”为“盯着问题看”。为更好实现以业务管理推动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不再追求“面面俱到”,非必要的数据不再列举,而是突出重点,做到问题抓得准、数据都有用。比如,聚焦社会热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我们将拐卖妇女儿童案件、开设赌场案件等作为重点案件类型展开分析。10:18:30
[申国军] 三是彻底改变分析方式,变“简单、机械”为“全面、辩证、客观”。按照最高检党组关于“要突出分析研判、掌握动态、把握趋势、查找问题、研提对策、改进工作的功能”要求,改变根据数据同比升降、地区数据高低就直接做出肯定性或否定性评价意见的简单、机械的数据管理模式,更加全面、辩证、客观地看待业务数据升降变化,从数据变化中发现深层次原因和问题,更加科学的研判业务态势和特点,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举措。10:19:51
[主持人] 检察题材电影《第二十条》播出后,剧中展现的检察听证制度也被更多人知悉。2024年,检察听证工作取得了哪些新成效?接下来,最高检将如何通过检察听证强化对检察权运行的制约监督?10:20:29
[申国军]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加强检察听证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实体、程序和效果上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10:21:37
[申国军] 一是检察听证工作质效得到有效提升。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开展检察听证16.3万余件次,其中拟不起诉案件开展听证10.2万余件次,占不起诉案件的43.5%,比去年增加了14.3个百分点,切实为检察权运行“加把锁”。10:22:23
[申国军] 二是检察听证制度不断完善。2024年,最高检在统筹羁押、民事诉讼监督、公益诉讼、行政检察监督等案件的听证规定和工作指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听证工作规则,制定了《检察听证工作业务流程、案卡项目、工作文书与统计报表使用指引》,为各级检察机关规范、有序开展检察听证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规则遵循。10:23:32
[申国军] 三是检察听证经费得到有力保障。自2024年开始,财政部向最高检常态化拨付检察听证专项办案经费。为确保检察听证专项经费合法、合规、合理使用,最高检商财政部制定了检察听证工作经费项目支出预算方案编制规范和标准,为各级检察机关听证专项经费保障工作提供参考依据。10:24:21
[申国军] 四是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024年,最高检在听证活动方面开创了六个“第一次”:第一次组织检察听证课题立项,第一次开展全国检察机关听证观摩活动,第一次编印出版听证特刊,第一次举办全国检察听证培训,第一次研发听证系统,第一次组织检察听证立法研究,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检察实践。10:25:39
[申国军] 下一步,最高检案管办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以高质效的检察听证助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一是探索建立常态化听证员选用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检察听证培训观摩机制,研究制定听证员选用管理办法,不断优化听证员库的人员结构与比例,进一步规范听证员的选任、使用和管理。二是深入推进检察听证信息化建设,建立融合互联网听证APP、工作网听证办案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的一体化检察听证工作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推动检察听证工作向智能化、网络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三是推动对相对不起诉、民事行政不支持监督申请案件应听证尽听证,不断加强检察权运行的监督制约。10:27:28
[主持人]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2024年,人民监督员工作有哪些新进展?检察机关将如何继续提升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刚性”?10:28:33
[申国军] 最高检党组指出: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扩大人民司法参与,促进司法民主的一项重要制度。要协同司法行政部门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和监督检察工作的渠道,确保检察权始终依法规范运行。为了落实最高检党组的要求,2024年案管办着重从制度和管理两个层面开展了人民监督员工作。10:29:26
[申国军] 一是完善了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人民监督员工作信息双向反馈机制。最高检与司法部于2025年1月联合印发《关于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加强人民监督员工作信息双向反馈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在人民监督员选任、使用、管理、评价等方面实现信息数据的协同共享。意见的出台,有利于保障人民监督员监督权行使,提升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质效。10:30:37
[申国军] 二是着重发挥了人民监督员工作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典型案例是指法律实践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意义的案例,注重工作经验的宣传和社会教化、普法宣传。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民监督员工作,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最高检案管办研究制定了《人民监督员工作典型案(事)例编审工作指引(2024版)》。根据工作指引的相关要求,在深入总结已发布相关典型案(事)例基础上,我们坚持重质量、推典型、出精品的原则,评选出6件典型案(事)例,有效提升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影响力。10:31:52
[申国军]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协同司法行政机关持续完善人民监督员体制机制建设,在2024年建立人民监督员工作信息双向反馈机制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人民监督员工作业务流程指引(2025年版)》,推动实现检察机关与司法行政部门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同时,也将通过《人民监督》杂志加大对人民监督员工作的宣传力度,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加强人民监督员履职经费保障工作,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和监督检察工作的渠道,引导广大检察人员树立“监督就是支持”的理念,不断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刚性”,确保检察权始终依法规范运行。10:33:08
[主持人] 新时代检察案件管理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案件管理工作如何在新时代新阶段做到创新发展?10:34:26
[申国军] 2024年5月,最高检案管办印发了《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吸收了近年来案件管理工作成熟的经验做法和制度机制,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了案件管理“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10:35:42
[申国军] “一”是坚持案管部门作为检察业务管理枢纽的职能定位;“二”是履行监督和服务两项基本职能;“三”是树牢科学管理、能动管理、智能管理三个理念;“四”是推动案件管理职责履行规范化、机制运行一体化、工作保障信息化、队伍建设专业化;“五”是健全业务指导、评价、管控、保障和外部监督五个体系;“六”是强化政策把握、法律适用、数据统计、分析研判、程序监管、质量评查六个能力。确定这一工作思路,就是要直观地告诉全国检察机关案管人员,案管工作抓什么、怎么抓。10:37:11
[申国军] 围绕这一总体工作思路,我们确立了“强基固本、守正创新”的总基调。强基固本就要打好理论基础、制度基础、信息化基础和专业能力基础,为案件管理长远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守正创新就是要在坚持“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创新发展:一是出版案管系列教程,抓好理论创新;二是通过案件质量评查提级评查、每案必评等试点,抓好工作内容创新;三是探索四级院案管部门职责履行各有侧重、履职“一体化”机制改革,抓好机制创新;四是建立工作督办、数据检查等制度,抓好制度创新;五是采取立足监督做好服务、智慧案管等方式,抓好工作方法创新。推动案管工作强基固本,创新发展。10:39:23
[主持人] 好的,今天我们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申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各位网友关注。10:40:21